第257章以試進階(上)
關燈
小
中
大
第257章 以試進階(上)
0257、以試進階(上)
蘇護是牧野有名的名士。
即使可與潁川荀氏相比,可蘇氏卻不像荀氏那般入朝出仕。
即便如此,蘇護卻不限制未來的女婿是否入仕。
不過,蘇護身為名士,對於女兒擇婿的標準,自然與文士脫離不了關系。
對於所謂的標準,正是按照朝廷的“舉孝廉”為主要依據形式。
舉孝廉,是漢朝的一種由下向上推選人才為官的制度,孝廉是察舉制的主要科目之一。
被舉人的資歷,大多為州郡屬吏或通曉經書的儒生。
牧野所在地的青年俊才,既然想迎娶蘇家二小姐,自然需要通過相關的考試,才能進入入選的資格。
不消片刻,隨著蘇護道出規則,臨時考試便開始了。
眼下未時六刻,即將進入申時,申時一過太陽則落山。
正如前面所說,選擇招婿是蘇護與蘇二小姐蘇妲己不得已的辦法。
為什麽說不得已,偏偏選擇在下午招婿?
正如劉辯猜測的那般,與即將抵達牧野的袁紹有著莫大的關系。
袁紹不入城,正是為了蘇妲己。
蘇護與蘇妲己商議後決定招婿,自然是為了在袁紹抵達牧野之前,覓一位良才佳婿!
可是,既然百姓們都知道袁紹是冀州的新主人,也知是為了蘇妲己來到牧野,仍舊敢與袁紹“爭”女人,顯然裏面有更深一層的意思。
畢竟對方是袁紹,手握冀州數十萬大軍的當世雄主!
究竟是什麽原因,促使才俊們敢與袁紹爭女人,咱們接著向下看。
由於時間的關系,蘇護身後的六位下人,捧著裝有墨紙硯的盒子,紛紛走向圍觀的人群當中,讓有意報名競選的俊才們書寫自己的名字。
雖然蘇護要為女兒選得良才佳婿,但蘇護認為,能在此地圍觀的良才自然不少,可判斷良才的標準,除了外表著裝與敏捷的才思,能夠寫的一手好字,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雖然“蘇府”門前圍觀不下千人,可真正富有才學的人不及十分之一,其餘人多為看熱鬧。
畢竟,這是牧野城中有名的蘇氏二小姐擇婿!
重點則是蘇二小姐嫁與的良婿是何人,這關系到流傳已久的預言能否成真。
由於蘇護有意讓參加競選之人書寫名字,湊熱鬧的民眾很是自覺的退到一邊,餘下的眾人不消一炷香的時間,便悉數將名字寫好。
隨後,蘇護在眾多競選者的名字當中,選取十位,作為晉級才俊。
然而,由於參與競選的才俊大多是牧野人士,即使蘇護沒見過,大多也都聽說過名字。
可是,其中卻有兩個人的名字,令蘇護感到疑惑,一個是劉辯,另一個是袁紹。
按理說,蘇護之所以與女兒蘇妲己下定決定擇婿,就是因為知道袁紹即將抵達牧野,可據消息稱,袁紹眼下並未抵達,可在競選者的名字當中,卻看到了袁紹的名字,不免委實覺得奇怪。
至於選中袁紹的名字,蘇護也是不得已為之,畢竟擇婿只是其一,仍舊不敢得罪。
更加令蘇護感到奇怪的是,竟然有劉辯的名字!
蘇護雖然沒有出仕,卻對劉辯這個名字不陌生,畢竟那是當今弘農王,更是在不久前除掉董卓之人。
如果兩人真的同時出現,蘇護反倒希望劉辯成為最終的勝利者。
當即,蘇護為了維護現場的只需,不便聲張劉辯的名字,當即命人將中選的十位才俊的名字,分發給本人。
同時,蘇護拱手作揖,沈聲道:“首先,蘇某感謝參與競選的才俊們;其次,祝賀被選中的才俊進入下一輪。”
隨著蘇護話音落下,六位下人將入選的十人請到近前,展開第二輪。
然而,在蘇護向眾人開口至說完期間,目光均掃過眾人的長相與穿著打扮,遺憾並未發現袁紹的身影。
大多年紀不滿二十歲,唯獨一位長得白白凈凈之人,可年紀卻在三十上下,發絲中也有少許灰白。
雖然蘇護並未見過袁紹,卻知袁紹與他蘇護的年紀差不多。
不多時,隨著下人擺放五張幾案,請十人分兩批進行答題,所答之題均為各家經書,這對於富有才學的才俊來說,自然不算什麽難事。
可蘇護除了考他們回答問題以外,更要看誰答的快、答的好、字跡工整等等。
蘇護面向幾案後面的五人拱手作揖,沈聲道:“共計五題,諸位在一盞茶內解答。”
蘇護說完,接過下人遞來的一張紙,掃了一眼上面的五道題,繼而開始道出所問之題。
劉辯雖然不在第一批中,可對古代的經書,幾乎是一竅不通。
即使劉辯與少帝的記憶融合,可殊不知少帝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家夥,就連《詩經》都背不明白,也真是日了哈士奇了!
至於劉辯,背誦《論語》還馬馬虎虎,可《論語》並未被列入東漢末年的經書之中,這就讓劉辯再度日了哈士奇了!!
“書經《禹貢》有道:‘九州攸同,四隩既宅,九山刊旅,九川滌源,九澤既陂,四海會同。’請諸位書寫後兩句。”蘇護說時,向五人拱手作揖。
書經指的是《尚書》,是中國漢民族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歷史文獻,它以記言為主。
自漢初以來,有今文、古文兩種不同的傳本。
《漢書·藝文志》說,《尚書》原有100篇,孔子編纂並為之作序。
今文《尚書》29篇,是經師伏生所傳。
古文《尚書》在漢武帝時被發現(用先秦六國時的字體書寫,並未在秦代的焚書中燒毀),比今文《尚書》多出16篇,這16篇後來亡逸了。
隨著蘇護話音落下,五人開始飛速答題。
不等過去半分鐘,年紀在三十上下,面容幹凈的中年人,便將答案寫出。
蘇護為了秉持公平的態度,並沒有等候其他人,而是開始讀出下一題——
“《春秋》‘左傳’篇,莊公十八年春,‘虢公、晉侯朝王,王饗醴,命之宥,皆賜玉五玨,馬三匹。非禮也。王命諸侯,名位不同,禮亦異數,不以禮假人。’請諸位書寫後面全部內容。”蘇護再度拱手作揖。
“左丘明的《左傳》!我靠,當初為了裝叉買過這本書,特喵的沒看過啊!”劉辯懵逼了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0257、以試進階(上)
蘇護是牧野有名的名士。
即使可與潁川荀氏相比,可蘇氏卻不像荀氏那般入朝出仕。
即便如此,蘇護卻不限制未來的女婿是否入仕。
不過,蘇護身為名士,對於女兒擇婿的標準,自然與文士脫離不了關系。
對於所謂的標準,正是按照朝廷的“舉孝廉”為主要依據形式。
舉孝廉,是漢朝的一種由下向上推選人才為官的制度,孝廉是察舉制的主要科目之一。
被舉人的資歷,大多為州郡屬吏或通曉經書的儒生。
牧野所在地的青年俊才,既然想迎娶蘇家二小姐,自然需要通過相關的考試,才能進入入選的資格。
不消片刻,隨著蘇護道出規則,臨時考試便開始了。
眼下未時六刻,即將進入申時,申時一過太陽則落山。
正如前面所說,選擇招婿是蘇護與蘇二小姐蘇妲己不得已的辦法。
為什麽說不得已,偏偏選擇在下午招婿?
正如劉辯猜測的那般,與即將抵達牧野的袁紹有著莫大的關系。
袁紹不入城,正是為了蘇妲己。
蘇護與蘇妲己商議後決定招婿,自然是為了在袁紹抵達牧野之前,覓一位良才佳婿!
可是,既然百姓們都知道袁紹是冀州的新主人,也知是為了蘇妲己來到牧野,仍舊敢與袁紹“爭”女人,顯然裏面有更深一層的意思。
畢竟對方是袁紹,手握冀州數十萬大軍的當世雄主!
究竟是什麽原因,促使才俊們敢與袁紹爭女人,咱們接著向下看。
由於時間的關系,蘇護身後的六位下人,捧著裝有墨紙硯的盒子,紛紛走向圍觀的人群當中,讓有意報名競選的俊才們書寫自己的名字。
雖然蘇護要為女兒選得良才佳婿,但蘇護認為,能在此地圍觀的良才自然不少,可判斷良才的標準,除了外表著裝與敏捷的才思,能夠寫的一手好字,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雖然“蘇府”門前圍觀不下千人,可真正富有才學的人不及十分之一,其餘人多為看熱鬧。
畢竟,這是牧野城中有名的蘇氏二小姐擇婿!
重點則是蘇二小姐嫁與的良婿是何人,這關系到流傳已久的預言能否成真。
由於蘇護有意讓參加競選之人書寫名字,湊熱鬧的民眾很是自覺的退到一邊,餘下的眾人不消一炷香的時間,便悉數將名字寫好。
隨後,蘇護在眾多競選者的名字當中,選取十位,作為晉級才俊。
然而,由於參與競選的才俊大多是牧野人士,即使蘇護沒見過,大多也都聽說過名字。
可是,其中卻有兩個人的名字,令蘇護感到疑惑,一個是劉辯,另一個是袁紹。
按理說,蘇護之所以與女兒蘇妲己下定決定擇婿,就是因為知道袁紹即將抵達牧野,可據消息稱,袁紹眼下並未抵達,可在競選者的名字當中,卻看到了袁紹的名字,不免委實覺得奇怪。
至於選中袁紹的名字,蘇護也是不得已為之,畢竟擇婿只是其一,仍舊不敢得罪。
更加令蘇護感到奇怪的是,竟然有劉辯的名字!
蘇護雖然沒有出仕,卻對劉辯這個名字不陌生,畢竟那是當今弘農王,更是在不久前除掉董卓之人。
如果兩人真的同時出現,蘇護反倒希望劉辯成為最終的勝利者。
當即,蘇護為了維護現場的只需,不便聲張劉辯的名字,當即命人將中選的十位才俊的名字,分發給本人。
同時,蘇護拱手作揖,沈聲道:“首先,蘇某感謝參與競選的才俊們;其次,祝賀被選中的才俊進入下一輪。”
隨著蘇護話音落下,六位下人將入選的十人請到近前,展開第二輪。
然而,在蘇護向眾人開口至說完期間,目光均掃過眾人的長相與穿著打扮,遺憾並未發現袁紹的身影。
大多年紀不滿二十歲,唯獨一位長得白白凈凈之人,可年紀卻在三十上下,發絲中也有少許灰白。
雖然蘇護並未見過袁紹,卻知袁紹與他蘇護的年紀差不多。
不多時,隨著下人擺放五張幾案,請十人分兩批進行答題,所答之題均為各家經書,這對於富有才學的才俊來說,自然不算什麽難事。
可蘇護除了考他們回答問題以外,更要看誰答的快、答的好、字跡工整等等。
蘇護面向幾案後面的五人拱手作揖,沈聲道:“共計五題,諸位在一盞茶內解答。”
蘇護說完,接過下人遞來的一張紙,掃了一眼上面的五道題,繼而開始道出所問之題。
劉辯雖然不在第一批中,可對古代的經書,幾乎是一竅不通。
即使劉辯與少帝的記憶融合,可殊不知少帝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家夥,就連《詩經》都背不明白,也真是日了哈士奇了!
至於劉辯,背誦《論語》還馬馬虎虎,可《論語》並未被列入東漢末年的經書之中,這就讓劉辯再度日了哈士奇了!!
“書經《禹貢》有道:‘九州攸同,四隩既宅,九山刊旅,九川滌源,九澤既陂,四海會同。’請諸位書寫後兩句。”蘇護說時,向五人拱手作揖。
書經指的是《尚書》,是中國漢民族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歷史文獻,它以記言為主。
自漢初以來,有今文、古文兩種不同的傳本。
《漢書·藝文志》說,《尚書》原有100篇,孔子編纂並為之作序。
今文《尚書》29篇,是經師伏生所傳。
古文《尚書》在漢武帝時被發現(用先秦六國時的字體書寫,並未在秦代的焚書中燒毀),比今文《尚書》多出16篇,這16篇後來亡逸了。
隨著蘇護話音落下,五人開始飛速答題。
不等過去半分鐘,年紀在三十上下,面容幹凈的中年人,便將答案寫出。
蘇護為了秉持公平的態度,並沒有等候其他人,而是開始讀出下一題——
“《春秋》‘左傳’篇,莊公十八年春,‘虢公、晉侯朝王,王饗醴,命之宥,皆賜玉五玨,馬三匹。非禮也。王命諸侯,名位不同,禮亦異數,不以禮假人。’請諸位書寫後面全部內容。”蘇護再度拱手作揖。
“左丘明的《左傳》!我靠,當初為了裝叉買過這本書,特喵的沒看過啊!”劉辯懵逼了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